• 欢迎来到天津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天津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天津教育考试院www.zhaokao.net为准。 自考学习中心

联系我们:  18102081730

距4月成绩查询(预计)还有16

距10月自考考试还有175

考生服务:

  • 服务大厅
  • 开考科目查询
  • 所在位置:天津自考网 > 金融学(本科) > 正文

    天津自考00086风险管理知识点汇总

    2021-06-25 17:33:19   来源:天津自考网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导读】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天津自考考生,我们整理收集了众多自考复习资料,仅供参考。获取完整版押题资料可咨询关注“天津市自考网”公众号或加入考生交流群进行领取。

      《风险管理》

      考试-知识点押题资料

      (★机密)

      知识点一:总论

      1、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区别&联系?

      答:区别:

      (1)不确定因素——对未来经济活动的结果具有无知性。

      (2)风险——对未来经济活动的结果具有已知性。

      联系:理论中两者严格区分;但实务中,不确定因素通过概率转换为风险因素研究。

      2、风险的要素和特征?

      答:风险三要素: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损失。风险与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密切相关,它们构成了风险存在与否的基本条件。

      A.风险因素,是每时促使或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以及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损失增加、扩大的条件。根据其性质,通常把风险因素分成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三种。实质风险因素是指对某一标的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机会或损失严惩程度的直接条件,它是一种有形的风险因素。实质风险对社会总体风险而言只有损失,没有收益,是引起风险事故最主要的原因。

      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不正当社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无形的风险因素。

      心理风险因素也是一种无形的风险因素,但与道德风险因素不同。它是指由于人的主观上的疏忽或过失,导致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机会或扩大损失程度。

      ◇道德风险因素与心理风险因素都与人密切相关,前者强调的是故意或恶意,而后者则强调无意或善意。

      B.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是指引起损失的直接或外在的原因,它是使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媒介。

      C.损失,是指非故意、非计划、非预期的经济价值减少的事实。损失可以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

      三者关系: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导致损失;我们把风险因素存在的事物(即载体),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视为一个单位,那么此单位与风险事故及损失三者就构成实务中常称的“损失暴露单位”;同一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是造成损失的直接原因,则它是风险事故。而在其他条件

      下,则可能是造成损失的间接原因,于是它成为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发生的

      频率与损失的程度具有反比关系,即风险事故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其风

      险损失的程度一般较低,而风险事故发生概率较

      低的风险,其风险损失的程度则一般较高。

      ▲风险的特征——客观性、偶然性、可变性。

      3、四个重要概念:静态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作用,或者由

      于人们的错误或失当行为而招致的风险。(对社会总体而言,是实际风险

      损失。如:自然灾害、人的死亡)。动态风险:是指以社会经济的变动为直接原因的风险,通常由人们欲望的变化、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以及产业组织的变化等所引起。(对社会个体而言,是实际风险,对社会总体而言,不一定是风险)。

      纯粹风险:是指那此既有损失可能也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大部分由静态

      风险引起)投机风险:是指那此既有损失可能也有获利机会的风险。(大部分由动态风险引起)

      4、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原因)?

      答:风险要进行管理,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人类的安全需求,二是风险的代价。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风险的代价包括:风险事故的代价、风险因素的代价、处理风险的费用。

      5、试述风险的代价(风险损失的货币化付出,消极化影响)?

      答:(1)风险事故的代价:

      a.对一经济单位而言,风险事故的发生,会导致其损失的形成,有时这种损失是灾难性的;

      b.风险事故造成的损失,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间接损失有时将无法估量,甚至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灾难。

      (2)风险因素的代价:

      A.一经济单位面临某种风险,即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则其风险损失尚处于潜在的可能状态。

      B.风险因素导致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个体福利水平的下降。因为风险的存在,人们不愿意把资金投向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这使高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受到阻碍,这也会降低社会的生产能力。

      C.风险因素导致社会资源分配失衡。由于风险因素的存在,客观上限制了投资方向,并从总体上破坏了社会资源的均衡状态。社会资源过多地流向风险相对较小的部门或行业,而那些风险相对较高的行业则过少。

      (3)处理风险的费用: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风险,经济单位就会采取各种措施,于是费用便产生了。总之,由于风险的存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经济单位个体需要为之付出代价,社会也必须为之付出代价。风险管理,即在于改变风险因素,以最小的风险处理费用,使风险损失达到最小,从而减轻经济单位个体和社会的负担。

      6、简述风险管理的内容(过程)?

      答:风险管理过程的四个实质性阶段是——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⑴.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对大量来源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了解和分析,认清经济单位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确定经济单位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

      ⑵.风险衡量:是对某种特定的风险,测定其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其损

      失程度。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

      ⑶.风险处理:是指针对经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之后的风险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它是风险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关键性阶段。

      ⑷.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指对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

      7、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选择)

      答:第一阶段:约公元前1700年开始,我国商代,为避免在货物全部遇险,

      采取将一批货物分装于几条船上的做法。约在公元前2800年,古埃及就

      盛行互助基金组织。我国的镖局。

      第二阶段: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1906年,美国US钢铁公司董事长B-H凯里从公司多次事故教训中提出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将公司原来的“质量第一,产量第二”的经营方针改为“安全第一,质量第二,产量第三”。1912年,芝加哥创立了“全美安全协会”。

      1916年,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德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在其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提出,企业经营有六种职能,即技术职能、营业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

      第三阶段:商业保险管理阶段。代表国家:德国和美国,以1915年莱特纳的著作《企业风险论》为标志。德国的风险政策,以保护企业为目的,以理论性研究为主,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在理论体系上结合了一些实际问题。一战后,美国企业开始充分利用保险这一风险转移机制来保护资本,1920年,一些企业已经把保险部门单独地划分出来,出现交给保险经纪人、代理人这种传统做法。

      第四阶段:风险管理的形成与发展。1921年,马歇尔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提出了风险负担管理的观点,他提出风险处理的方法有:风险的排除和风险的转移,属于前者的有防止、预测或调查和结合等,属于后者的有保险、保证和补偿、合同上的除外责任和套头交易。风险管理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1950年加拉格尔的调查报告,而对风险管理学系统研究的开始,则以1963年梅尔和赫奇斯《企业的风险管理》和1964年威廉姆斯和汉斯

      《风险管理与保险》这两本书的出版为标志。1960年美国亚普沙那大学企业管理系率先开出风险管理课程。

      知识点二:风险管理计划

      1、风险管理的目标?

      答:(一)总目标: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二)具体目标: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损前目标:

      (1)经济目标。所谓经济合理也就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和损失,尽可能使风险管理计划成本降低。比较最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个体与平均水平的比较,可以较为客观地判断一个企业的风险管理支出是否经济

      合理。首先应该使企业的保障程度不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其次应是费

      用支出不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2)安全系数目标。安全系数目标,也就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企业劳动者只有不整日惴惴不安,才能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合法性目标。企业并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个体,它受到各种各样法律规章的制约。

      (4)社会公众责任目标。一个企业遭受损失时,受损的绝不只是企业本身,

      还有其他的相关人员及经济组织,如果该企业有个良好的风险管理计划,

      通过控制、转移等方式使这种损失降低到企业可承受范围,那无疑是对社

      会的一种贡献。损后目标:

      (1)生存目标。损失后风险管理第一目标是生存。一个企业基本生存要

      素有四个——生产、市场、资金、管理。

      (2)持续经营目标。持续经营活动是指不因为损失事件的发生而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企业的风险管理者应尽可能在损失后保证生产经

      营的持续性。这里的持续有一定的相对性,也就是针对不同的企业,持续有不同的涵义。

      (3)获得能力目标。一般来说,一个企业都会有一个最低报酬率,它是判

      别一个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标准,同样也是风险管理计划制定的标准。

      (4)收益稳定目标。稳定的收益意味着企业的正常发展。稳定的收益利

      于投资者对收支做出计划安排。为了达到收益稳定目标,企业必须增加风险管理支出,更多地使用保险及其他风险转移技术。

      (5)发展的目标。风险事故发生后,带来的损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极

      大的冲击。为了实现发展目标,风险管理者必须建立高质量的风险管理计

      划,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损失结果,使企业在损失发生后,能迅速地取得补偿。

      (6)社会责任目标。减少损失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减轻对国家经济的影响。目标的冲突:损前目标与损后目标之间,损前目标之间、损后目标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冲突,任何一项损后目标的达到、都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而且随着损后目标层次的提高,其所需资金量也在上升,这显然与损前目标中的经济目标相冲突。风险管理者需要更多地使用一些高成本的风险处理技术,如改进设备控制风险,购买保险转移风险,以期减少损失并在损失发生后能取得及时充分的经济补偿,而这些措施必然导致风险管理费用的急剧上升。风险管理者应妥当地处理目标间的冲突,以企业总目标为统帅广泛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制订一个适应本企业具体情况的风险管理计划。

      2、风险管理计划书的作用(意义)?(多选)

      答:(1)建立整个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义风险管理部门责权地位,直辖市企业各分支机构;

      (2)建立提高现有的交流网络和管理住处系统;

      (3)对于风险管理部门的人员,可以对损失暴露单位控制、转移、进行评估,可以为之提供管理框架,保证风险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权利和地位。

      3、风险管理计划书的要素?(看)

      答:(1)风险管理计划书的重要性和作用:

      a.为了保证企业财产免遭灾难性的损失(或在损失后取得经济补偿)和为达到上述两个目的所带来的费用,风险管理是本公司的整个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b.风险管理是为了向决策管理层提供有关风险识别、衡量、处理的资料,以便检查老的计划,拟定新的策略。在这个管理领域,本公司将充分利用来

      自于企业与企业外咨询机构的风险管理专家。

      (2)具体风险管理的内容——围绕本企业的特点,结合风险弱点进行计划管理

      (3)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与企业管理组织结构保持一致。

      (4)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具体手段。

      知识点三:风险识别

      1、风险识别的概念?

      答: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包括:感知

      风险,即了解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分析风险,即分析引起风险事故的各

      种因素。

      2、风险识别的目的?

      答:(1)了解客观风险因素和致损因素;

      (2)便于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二阶段——风险衡量——根据概率转化成价值;

      (3)便于衡量风险损失的大小——直接损失,间接损失;

      (4)便于确定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案(控制型、财务型);

      (5)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和状况选择最优方案。

      3、风险识别的特点?

      答:连续性:考虑风险在各时期的量变和质变;系统性:不能单独考虑局部的风险因素,而是全方位的考虑(整体化);制度性:企业按科学管理模式进行风险管理。

      4、风险识别的内容?(多选)

      答:需要考虑哪些风险?导致损失的风险事故有哪些?引起风险事故的主要原因和条件是什么?风险事故所致后果如何?识别风险的方法有哪些?如何增强识别风险的能力?

      5、风险识别的方法?

      答:(1)感知风险:①.组织图分析法;②.财务报表分析;③.流程图分析;④.标准调查表法;⑤.投入产出分析。

      (2)分析风险:①.清单法;②.威胁分析法;③.事故树分析法;④.风险因素分析法。

      6、组织图分析法?(简答)

      组织图分析适用于种类企业的风险识别,是企业感知风险的最一般、而又

      必要的方法之一。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提示企业关键人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通过组织图分析能反映以下事实:

      (1)企业活动的性质和规模;

      (2)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

      (3)企业内部可以分成的独立核算单位;

      (4)企业关键人物;

      (5)企业存在的、可能使风险状况恶化的任何弱点。

      7、财务报表分析法?(简答)

      适用于任何一个单位团体,侧重于传统的会计报表分析。通过“资产负债

      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分析。

      ⑴.资产负债表显示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和净值,在识别风险过程中,风险管理人员需要考虑:

      ①.由于意外损失可能导致价值减少的资产;

      ②.可能由于事故而啬或产生的负债及事故发生后仍存在的负债;

      ③.资产价值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减少了企业的净值。

      局限性:负债栏只显示现存的负债情况,并不是将来的负债,对于估计由于将来的错误行为导致企业的负债,负债栏仅提供了有限的帮助。

      ⑵.损益表有助于分析影响净收入的各种因素。对每一种收入和支出都应作出分析以决定是否某一种意外损失会对它们产生负面影响。

      ⑶.财务状况变动表通过提示净流动资本的变化,反映出在报告期内企业资金是怎样变动的,企业资源和资金使用的变化会反映企业潜在的重要

      风险。

      局限性:负债栏只显示现存的负债情况,并不是将来的负债,对于估计由于

      将来的错误行为导致企业的负债,负债栏仅提供了有限的帮助。

      8、流程图分析法?(选择)

      答:(1)适用:侧重于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业务循环程序。

      (2)特点:专业性强,流程图设计水平较高;广泛的被企业彩分析各类风险。

      (3)流程图分析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由于这个原因,流程图分析应该和风险识别的其他方法一起使用。因此,流程图像财务报表一样,只能识别风险是否存在,而不能提示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

      9、标准调查表法?(简答)

      答:侧重于保险项目的分析,其专业性强,是一种根据专家意见设计的调查表。包括:保险调查法、保单对照法、资产—损失分析法。保险调查法适用于中小规模且风险管理政策并不太完备的企业。主要针对可保风险,也涉及不可保风险。利用标准调查表来发现

      风险的方法其优点是:

      (1)由于标准调查表是由保险和风险管理专家们所提供,故可获得职业分析家们的专家意见。

      (2)利用此法可免费或支付少量费用即可获得专家们的服务。

      (3)可以让没有任何风险管理知识的人员来回答,方便实用。

      缺点则有:(1)标准调查表的制成是按一般企业设计而并非为特定的企业设计,故企业在运用此表时可能会发现该表忽略了很多不可保的风险和未包括在内的风险。

      (2)由于填表人员绝大多数并不知道表中总是是怎样提出来的,使得他们仅仅做完表中的问题,而不能激发填写者的思维,获得更多的信息。保单对照法适用于保险公司内部使用,主要针对可保风险。是由保险公司将其现行出卖的保单种类与风险分析调查表融合,它与保险调查法不同的是使用者必须具有丰富的风险管理知识的专业风险管理人员。资产—损失分析法适用于任何企业的资产价值损失分析。这种分析表是从企业整体出发来分析企业的所有风险,包括可保风险和不可保风险,结合其他标准调查表,将有助于风险管理人员发现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

      10、投入产出分析法?

      主要应用于各部门的资金投放和部门间的协调分析,较其他方法而言,最能体现成本效益原则。包括:各部门(各环节)对企业产品总价值的贡献;各环节价值的高低代表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潜在风险;各部门输入(输出)环节的整体配合。

      11、风险清单法(最基础的方法):将企业的各项风险因素逐一列示体现,

      并将这些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联系起来考察,以便发现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包括可保的和不可保的。

      威胁分析(名词):是通过编制对企业经营活动构成威胁的事故一览表,来分析造成企业生产中断的各种原因,以及这些原因对致损事故发生及损失程度的影响力的一种分析方法。

      事故分析:是对可能引起损失的事故进行研究,并探究其原因和结果的一种方法。(定性分析)事故树分析:事故分析还可以用逻辑树的方法来

      识别出各种促成致损事故的风险因素,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我们将利用

      逻辑树进行事故分析的方法称为事故树分析,它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事故树分析不仅能识别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可保风险和不可保风险),而且还有助于风险衡量。(定量分析)

      风险因素预先分析:指在某一项活动开始之前,分析整个系统所存在的风

      险因素及其类型,估计可能发生的后果一种方法。

      包括:发生损失的程度;调查风险的来源;划分风险的等级;风险致损采取的措施。

      知识点四:企业风险分析

      1、企业权益的确定?

      答:权益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对所有权的拥有。具体而言,包括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

      (1)抵押权,是指购销业务或借款合同中将其财产进行授权抵押而产生的权力。包括各种有形财产。若企业丧失的部分或全部对抵押物的权益

      得不到补偿,企业债权的实现就失去保障,企业就会面临贷款或贷款收不回的风险。企业虽然难以对抵押物进行直接管理,但可以通过要求债务人

      对抵押物进行保险等方法达到保障债权得以实现的目的。

      (2)质(押)权,是指动产质押中的债务人或第三方承担的质押权。同动产质押一样,企业对部分权利质押中的权利凭证,如汇票、本票、债券、提单等拥有权益,同样它们的损毁也会导致企业债权难以主张。

      (3)留置权,是指委托加工、修理修配、运输环节发生的债权债务类的处理权。客户在某一期限内履行债务,逾期仍不履行的,加工商可以与客

      户协议以留置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留置物。

      (4)作为承租人,如果租赁合同中规定承租人承担租赁财产的一切损失,则承租人将面临较大风险,当然承租人也可改变租赁合同条款,将风险留给出租人。(如:融资性的租赁,经营性租赁的转嫁)

      (5)作为受托人,委托人委托企业处理财产的,如果企业有过失,造成损失,应对委托人负赔偿责任。委托是一种劳务合同,而导致前述留置权产生的加工承揽、运输、仓储保管也是劳务合同,都是从委托中独立出来的。

      2、财产损失的形态?(选择)

      答:(1)按财产性质分:动产损失&不动产损失;

      (2)按损失原因分:火灾损失、爆炸损失、飓风损失、盗窃损失、地震损失、洪水损失;

      (3)按表现方式分: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4)按财产权益的性质分:所有权权益损失、抵押权权益损失、质权权

      益损失、留置权权益损失、租赁合同权益损失、委任合同权益损失;

      (5)按保险分:可保损失&不可保损失。

      3、财产损失的评估(小计算)

      第六章风险控制

      1、风险控制的理论基础?

      答:(1)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认为,损失控制应重视人为因素管理,即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向员工灌输安全意识,以杜绝容易导致事故的不安全行为。

      ◇包括五个阶段:

      a.社会环境。影响人的性格,行为。

      b.人的过失。有意和无意的故意表现为对工作的态度、方式、总是的处理。

      c.不安全行为。造成意外伤害的直接原因。

      d.意外事故。是造成事故损失的直接因素。

      e.伤害。双方的损失。

      (2)能量破坏性释放理论:该理论认为,损失控制应重视机械或物的因

      素的管理,即为人们创造一个更为安全的物质环境。为了预防或养活意外伤害,他提出了10种控制能量破坏性释放的策略:

      ①防止能量聚集;

      ②减少已聚集的可能引发事故的能量;

      ③防止已聚集的能量释放;

      ④减慢能量释放的速度;

      ⑤从时间或空间上把释放的能量与易损对象隔离开;

      ⑥用物质屏障使能量与易损对象隔离;

      ⑦改变接触面的物质以减少伤害;

      ⑧加强易损对象对所释放能量的抗护能力;

      ⑨减轻事故的损害;

      ⑩事故后恢复与复原措施。

      2、风险控制的一般原则?

      答:(1)提高人员素质;

      (2)安全管理;

      (3)风险处理技术措施。

      3、风险控制的成本收益分析(财务原则)?

      答:(1)损失控制成本:指布置和维持损失控制措施的成本。分三类:

      ①特殊建筑设施的资本支出和折旧(物力);

      ②从事损失控制活动人员的支出(人力);

      ③计划费用(财力)。

      (2)损失控制的潜在

      收益:损失控制的潜在收益即为事故成本,事故成本越大,损失控制的潜在收益越大,事故成本越小,损失控制的潜在收益也越小。

      (3)成本收益分析/两者的处理:在比较上述

      损失控制成本和损失控制潜在收益时,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潜在收益的

      不确定性,二是收益和成本时间分布的扩散性。用潜在收益乘以事故发生的概率,可以大致确定预期收益的值,以同样的方法大致确定预期成本的值。再把分散在若干年份的收益和成本,将其预期值贴现为现值,然后进行

      比较分析,若成本大于或等于收益,经济单位将考虑不采取该损失控制措施,若成本小于收益,经济单位将采取该损失控制措施。

      4、风险控制的一般方法——安全教育:

      (1)不安全行为: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出现的违反劳动生产规则的不合理行为。其主要表现有:

      ①忽视或违反规章制度。

      ②工作联系中断或不充分。

      ③操作人员判断错误或操作错误。

      ④不安全的姿势和动作。

      ⑤安全装置失效。

      (2)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技能因素、管理因素、教育训练因素、设备和环境因素、社会因素。

      (3)安全教育的内容:(安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员工)

      ①安全法制教育。

      ②安全知识教育。

      ③安全技能教育。

      ④安全态度教育。

      ◆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法:风险避免、非保险控制、保险。

      5、试述风险避免的内容?

      答:(1)含义:风险避免是放弃某一活动或拒绝承担某种风险以回避

      风险损失的一种控制方法。风险避免是各种风险处理技术中最简单亦较为消极的一种。

      (2)最适合采用风险避免办法的情况有以下两种(适用性):第一,某种特定风险所致的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相当大;第二,应用其他风险处理技术的成本超过其产生的效益,彩风险避免方法可使企业受损失的可能性等于零。

      (3)缺点:

      ①.欲避免某种风险但不可能。如:自然灾害

      ②.采取避免风险方法在经济上未必适当,某些风险即使可以避免,但就经济效益而言也许不合适。

      ③.避免了某一风险有可能另外产生新的风险。

      6、试述损失控制的内容?

      (1)含义:损失控制,是指企业对不愿放弃也不愿转移的风险,通过降其损失发生的概率,缩小其损失发生的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的各种控制技术或方法。

      (2)目的:在于积极改善风险单位的特性,使其能为企业所接受,从而使

      企业不丧失获利机会。是控制法中更为重要的一种,也是企业最适用的一

      种。

      (3)损失控制措施的分类:

      ①依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两类。前者以降低损失概率为目的,后者以缩小损失程度为目的。

      ②按照所采取措施的性质分,可分为工程法和行为法两种。前者以风险单位的物理性质为控制着眼点;后者则以人们的行为为控制着眼点,如教育法。

      ③按照执行时间分,即以控制措施执行时间为标准可分为损失发生前、损失发生时和损失发生后。应用在损失发生前的控制法基本上相当于损失预防,而应用在损失发生时和损失发生后的控制实际上就是损失抑制。

      7、比较风险避免、损失预防、损失抑制?

      答:(1)概念:

      ①.损失预防是指在损失发生前采取措施,以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即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以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

      ②.损失抑制是指采取措施使在事故发生时或事故发生后能减少损失发生范围或损失程度。

      ③.风险避免是放弃某一活动或拒绝承担某种风险以回避风险损失的一种控制方法。风险避免是各种风险处理技术中最简单亦较为消极的一种。

      (2)区别:

      ①风险避免是将损失控制的概率降低为零,是自足型的风险管理技术。主要针对个人的风险避免。

      ②风险抑制和预防是风险管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预防在前,抑制在后,两者密不可分。在实际控制过程中,经常同步进行。

      ③风险预防和抑制是以企业风险计划为主体,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则,进行风险概率和程度的控制,是企业效益型的手段。

      8、诸多损失预防措施都是与引发损失的因素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来说,损失预防措施是一种行动或安全设备装置。在损失发生前将引发事故的因素或环境进行隔离。如果把引发损失的诸多因素看作一条事故链,那么损失预防就是要在损失发生前切断这条链条。

      9、试述损失预防措施的内容?

      答:损失抑制措施大体上分两类:一类是事前措施,即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一类是事后措施,即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程度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损失发生前所采取的损失抑制措施,有时同时也会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如在没有紧急情况下以较慢的速度驾驶救护车,既达到损失抑制的效果,又起到了损失预防的效果。事前损失抑制措施与事后损失抑制措施有重复的地方,因为事后损失抑制措施实际上是事前损失抑制计划。这各重复并不影响风险管理的效率或风险分析。事前损失抑制计划只是一个损失发生前想要达到的良好愿望:即在损失发生后使其

      损失最小化。损失抑制本身需要有事前损失控制计划、甚至实际操练那些有可能在紧急情况下要采取的方法或步骤,以做好准备。计划和执行只是在同一个过程中的两个步骤,对损失抑制而言两者缺一不可。

      10、风险隔离包括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两个方面:分割&复制。

      (1)分割风险单位又包括分离和分散:

      ①.分离是将经济单位面临损失的风险单位分离,而不是将它们集中在都可能遭受同样损失的同一地点。这种风险分离的办法,减少的是一次事故可能发生的最大预期损失。从这一点上讲,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损失抑制措施。

      ②.分散是风险控制的另一种对策。它通过增加风险单位的数量,将特定的

      风险在更大的样本空间里进行分散,以此来减少单个风险单位的损失。分散是增加经济单位控制下的独立风险单位数量,达到减少总体损失的目的。

      (2)复制:复制风险单位,即再设置一份经济单位所有的资产或设备作为储备,这些复制品只有在原资产或设备被损坏的情况下,方可以使用,平时不得动用。

      11、试述风险隔离的特点?

      答:分割和复制同其他损失抑制措施有明显区别,以下四点需要注意:首先,分割和复制不像其他损失抑制措施那样力图减少风险单位本身的损失的严重性,而在于减少总体损失的程度。其次,分割和复制减少的是一次独立风险事故的损失,但同时增加了风险单位,也就会影响风险事故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复制风险单位一般不会减少损失发生概率。再次,复制风险单位可以减少平均或预期的年度损失,因为复制风险单位没有提高风险事故或损失发生的概率。最后,分割风险单位能不能减少平均预期损失,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割风险单位减少损失程度是否比降低风险事故或损

      失发生概率来得更重要。

      知识点五:风险的财务处理

      1、非保险型转移的特点(与保险型转移的区别)?

      ⑴.受让人不同:非保险型转移:受让人是一般性的商业企业与个人;保险型转移:专业性的保险公司。

      ⑵.性质不同:非保险型转移:企业与个人间的商业转移方式;保险型转移:受让人有意识、有组织、主动积极的保险转移。

      ⑶.双方契约方式不同:非保险型转移:一般性的商业合同;保险型转移:专门的契约保险合同(保单)。

      2、非保险转移的实施方式?

      答:(1)中和:是将损失机会与获利机会平衡的一种方法,以降低双方的风险损失。通常被用于处理投机风险。

      (2)免责约定:是指合同的一方通过合同条款,对合同中发生的对他人人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承担,即通过主要针对其他事项的合同中的条款来实现风险转移。

      (3)保证书:是指由保证人对被保证人因其行为不忠实或不履行某种明确的义务而导致权利人的损失予以赔偿的一种书面合同。

      (4)公司化。

      3、非保险型转移的优缺点、用适用条件?

      答:(1)优点:①.适用面广泛,包括各种风险转移;②.具体操作措施灵活多样;③.转移的直接成本较低;④.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控制风险、减少风险。

      (2)缺点:①.法律和情理的双重限制;②.合同条文理解的差异可能引起一些问题;③.转让人要承担一定的代价;④.受让人有时无力承担所转移的损失责任。

      (3)适用条件:①.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的损失必须能够明确地划分;②.受让人应当有能力并愿意承受适当的财务责任;③.应用这种方法,对于转让人和受让人双方来说,应该都是有益的。

      4、风险自留的相关内容?

      风险自留:又叫风险承担,是指经济单位自己承担由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这是一种重要的财务型风险处理手段。风险自留的实质在于,当风险事故发生并造成一定的损失之后,经济单位通过内部资金的融通,来弥补所遭受的损失。风险自留与风险控制也不同,前者是在风险事故发生后处理其财务损失,而后者则是在风险事故发生前采取措施。风险自留是处理残余风

      险的一种技术措施。在某些情况下,它是唯一可能的风险对策。任何风险处理手段都有其局限性。有时,对于某种风险预防不能,回避不得,且又无处可转移,经济单位别无选择,只有自留风险。风险自留是处理风险的普通的方法,它可以是被动的,又可以是主动的,可以是无意识的,也可以是有意识的,可以是无计划的,也可以是有计划的。

      5、风险自留的分类?

      答:(1)被动的风险自留:又叫非计划性风险自留。是指风险管理者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对于风险的存在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没有对风险进行处理,而最终由经济单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

      (2)主动的风险自留:又叫计划性风险自留。是指风险管理者在识别和衡量风险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处理方式进行比较,权衡利弊,从而决定将风险留置内部,即由经济单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的全部或部分。

      6、计划性风险自留的具体措施?

      (1)将损失摊入经营成本: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时,经济单位把意外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这种办法只适合于处理那些损失概率高但损失程度较小的风险。

      优点:①.风险自留方式在损失前不发生任何费用,直到损失实际发生后才有现金支付。②.损失发生后,风险补偿费用仅限于支付实际损失额。③.风险的代价被列入预算后,自然就被列为经济单位的预算控制对象,因而自动受到预算控制制度的监督。

      缺点:有时会加重本期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投入,影响当期损益。经济单位将损失直接摊入经营成本的能力取决于一年当中是否总能保持一个超过其他支出项目的收入余额。风险管理者在考虑解决风险损失时,无论是将其打入每月的现金预算,还是打入更长时期的预算,仅仅按各该时期的预期损额的大小来确定预算是不够的,只有在各该时期的单独损失与总的损失额的可能差异都落在预算限额以内,这样处理风险的方式才是可靠的。

      (2)建立意外损失基金:又称自保基金或应急基金,是经济单位基于对所面临风险的识别和衡量,并根据其本身的财务能力,预先提取,用以补偿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一种基金。这种办法用于处理那些可能引起较大损失,但这一损失又无法直接摊入经营成本的风险。

      优点:①.节省保险费;

      ②.促进企业经营稳定;

      ③.基金投资可以获利;

      ④.道德风险减少;

      ⑤.理赔迅速。

      缺点:①.基金规模的限制(与保险相比);②.可能发生财务调度困难;

      ③.风险单位数目有限(筹集资金受限);④.税法方面的不利(没有避税的功效)。

      (3)借款用以补偿风险

      损失:即在风险事故发生后,经济单位通过借贷筹借资金以补偿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适用于不能通过建立意外基金得到补偿的风险损失(概率小,损失高)。

      ◇借款渠道:

      ①.内部借款:一旦损失出现,只能领先内部各种基金,以获得必要的和足够的支付款项。但这种方法本身也是有风险的:第一,补偿损失所需要的资额在基金中没有留足;第二,基金额度是够的,但是当前处于不可流动的状态要将其用于补偿损失,就得变卖非流动资产,这会引起损失。

      ②.特别贷款:损失发生后,由于无法从内部筹措补偿资金,经济单位只好向外部借款筹集补偿资金,以解燃眉之急。

      ③.应急贷款:由于风险事故的突发性和损失的不确定性,对风险损失进行事先计划安排是非常必要的。

      7、建立意外损失基金与将损失直接摊入经营成本的区别?

      答:(1)从风险损失产生的背景来看,前者指损失发生之前的措施,而后者仅指损失发生时或者发生以后将损失摊入成本;

      (2)从采取措施的性质而言,前者是对风险损失进行补偿的计划措施,而后者是对损失补偿的实施措施。此外,前者往往是在后者无法实施,或者有诸多限制时而进行的预先计划。

      8、建立意外损失基金(自保)与保险的区别?

      答:其一,保险是集合众多同类风险单位分担损失的一种风险处理方法,就其性质而言属风险结合与转移技术,但自保则属企业本身单独承担风险的一种技术;其二,经济单位参加保险,在事故发生时可随时获得补偿,但自保在基金积累形成之前发生事故则无法获得充分的补偿;

      其三,经济单位参加保险,在保险责任终止后其已付保险费不能返还,但自保剩余财产仍属企业自己所有。

      9、专业自保公司及其类型?

      答:专业自保公司是由工商企业自己设立的保险公司,旨在对本企业、附

      属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其他企业的风险进行保险或再保险。

      ⑴.按其业务范围的不同,专业自保公司可以分为:纯粹专业自保公司(对内)、公开市场的专业自保公司(对外)。

      ⑵.按其投资来源不同,专业自保公司可以分为:单国专业自保公司、多国专业自保公司、公会专业自保公司。

      10、专业自保公司的优缺点?

      答:(1)优点:①.承保弹性增加;②.保险成本降低;③.租税负担减轻;④.损失控制加强;⑤.自保与再保险结合。

      (2)缺点:①.业务量有限;②.风险品质较差;③.组织规模简陋;

      ④.财务基础脆弱。

      11、专业自保公司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对国际保险市场产生的影响?(特点)

      答:(1)老牌的一些保险商和经纪人的保险费和佣金收大大减少;

      (2)迫使保险业发生戏剧性变化,使经纪人变成了保险人;

      (3)不少专业自保公司发展成为正规保险商,对现有的保险商可能构成威胁。

      12、专业自保公司的产生与发展的相关内容?企业通过建立意外损失补偿基金来处理自留的风险,可以说,这是专业自保公司产生的前奏。(专业自保的萌芽)随着企业实力的壮大,企业所属单位或部门的增多,企业所属单位或部门收取意外损失分摊费以建立起补偿基金的做法,与商业保险公司收保

      险费以建立起保险基金的做法在形式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同时,随着企业风险的增多,企业向保险公司投保所产生的

      额外负担越来越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建立意外损失补偿基金的

      做法开始向建立自己的保险公司——专业自保公司这种更高一级的形式发展。第一批真正的专业自保公司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不列颠组成。当时的英国石油公司、帝国化工公司和尤尼来佛公司等都为承保它们自己业务范围内的风险在英国开设了保险公司。专业自保公司的蓬勃发展是从美国开始的。

      知识点六:风险的保险转移

      1、保险的概念?

      答:首先,保险属于经济范畴,是集合同类风险单位以分摊损失的一种经

      济制度。其次,从法学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是投保人与保险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过要约和承诺,订立的保险合同。其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众多的经济单位结合在一起,建立保险基金,共同对付不幸事故。

      2、保险这一概念具备的要素?

      答:(1)特定风险事故的存在。

      (2)补偿损失,安定生活。(经济补偿,以减少风险损失的程度)

      (3)集合众多的风险单位。

      (4)保费负担,公平合理。(保费众担,收费、理赔公平)

      3、保险的优缺点?

      答:(1)优点:①.补偿风险损失,保障经济生活安定。

      ②.减少不确定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③.为社会提供长期资本来源。

      ④.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2)缺点:①.保险经营费用的发生。(保费经常发生且较高)

      ②.道德和心理风险的增加。

      4、可保风险及其条件?(保险的适用对象只有可保风险)

      答:可保风险是指保险可以承担的风险,即投保人可以通过购买保险来转

      移这种风险。

      ◆理想的可保风险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a.风险是纯粹风险而非投机风险;

      b.风险事故的发生是意外的,但风险损失本身是可以确定的;

      c.风险损失幅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d.大量独立的同质风险单位存在。

      5、保险购买的程序?

      答:(1)选择保险险种;

      (2)确定保险金额;

      (3)议决投保程度;

      (4)研究保险费率;

      (5)选择保险机构;

      (6)推敲保险条款;

      6、怎样选择保险险种?

      答:(1)首先,风险管理者必须了解经济单位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特征。

      (2)其次,风险管理者要了解当前保险市场的供给状况。

      (3)其三,对于某些确需转移的风险,如果在保险市场上没有相应的险种,风险管理者可与保险公司协商,议订有关条款,签署保险合同,实现风险转移。

      7、确定保险金额的方法?

      (1)财产保险方面,其保险金额的确定有以下几种方式:

      ⑴.定值方式。对于某些在保险有效期内市价变化较大,或本身价值难以确定的财产,风险管理者可以与保险公司商定一个固定的价值作为保险金额。

      ⑵.不定值方式。不载明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而只写明保险金额作为保险财产的最高赔偿限额。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按照出险时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与保险金额的关系来进行赔偿。

      ⑶.重置价值方式。重置价值是保险财产受损后重新购建的价值。风险管理者可以向保险公司要求重置价值方式投保以使财产得到充分的保障。

      ⑷.原值或原值加成方式。根据投保时保险财产的账面原值,或者再增加一定的成数或倍数来确定保险金额。

      (2)人身保险保险金额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①.生命价值法。(人寿险)

      ②.需要法。(医疗、意外伤害险)

      8、议决投保程度的方式?

      答:议决投保程度,即:安排部分保险。从本质上说,这是风险转移与风险自留的结合。

      通常有三种方式:

      (1)不足额保险,即经济单位以不足额投保,这样的保险合同称为不足额保险合同;

      (2)自负额保险,自负额条款来完成,由经济单位自行先承担一小部分风险损失;

      (3)限制损失保险,这是自保与巨灾保险相结合,以自保为主而对于可能危及自保基金的风险购买巨灾保险。共性:都由投保人自

      己承担一部分损失金额。区别:自己承担的损失程度不同。

      9、保险费率的特点?

      答:保险是一种商品,保险费率就是其价格。但由于保险这种商品的特殊性,其价格与其他商品的价格相比,呈现以下四个

      特点:

      (1)保险费率的厘订是在实际成本发生之前,而一般商品的价格则是实际成本发生后才决定;

      (2)保险费率的厘订要受政府的严格管制,其严格程度远超过一般商品的定价;

      (3)一般商品的买卖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保险费的缴付与保险金的给付之间没有这种一一对应关系;

      (4)购买同一保险商品,不同的人可能要支付不同的价格,这是因为不同

      的保险标的所面临的风险程度不同,但就其他商品而言,同一商品对任何人都应按相同的价格收费。

      10、保险费率的厘订需要坚持四项原则?

      (1)保证补偿。(最低保障)

      (2)公平合理。强调费率不能偏高并且费率要与保险标的所处的风险状况相应。

      (3)相对稳定。

      (4)促进防损。

      11、怎样推敲保险条款?

      答:首先,要明白保险责任,即保险人承诺承担财产损失补偿和人身保险金给付的责任范围。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是否给付保险金、给付多少,

      取决于:

      ①.保险事故的发生是否属于保险责任条款所载明的范围;

      ②.保险事故是否发生在保险有效期内;

      ③.保险事故所致损失的多少。

      其次,风险管理者最好能参与起草保险合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保险公司所出立的保险合同。最后,风险管理者充分了解保险合同中的权利义务。

      12、索赔的相关内容?(选择)

      答:(1)含义:索赔是指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依照保险合同的规定,向保险人要求给付保险金的行为。

      (2)内容(注意事项):

      ①.积极施救;②.损失通知(保险公司);③.现场保护;④.损失举证。我国《保险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所谓通知保险人,包括通知保险代理人。通知的方式一般要求以书面通知形式,但如以口头通知而保险方已经接受处理,当然也是有效的。

      13、理赔的相关内容?(选择)

      答:(1)含义:理赔是指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对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所提出的索赔进行处理的行为。理赔的过程,即是保险人履行其所承诺的责任。

      (2)内容(注意事项):

      ①.确定理赔责任;②.查勘定损;③.给付保险金;④.损余处理及代位

      追偿;⑤.注销保单或变更保额。

      14、(财产)保险的赔偿方式(一般方式)?

      答:(1)第一危险赔偿方式。又称第一责任赔偿方式或第一损失赔偿方式,指对于保险金额限度内的损失,保险人给予全部赔偿。这种方法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价值与保险金额相等的部分,由保险人承保;另一部分是

      价值超过保险金额的那一部分,视为被保险人自保。

      (2)定值赔偿方式。定值保险中,保险双方约定保险价值作为保险金额,保险事故发生后,不论当时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如何,全损全赔,部分损失按损失程度赔偿。此法常用于海上保险及较难鉴定其实际价值的古玩字画、珠宝、高档工艺品等特约保险。

      (3)比例赔偿方式。即保险人按照保险金额与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财产的实际价值的比例计算赔款。(如:车被盗)

      15、免赔额/率的形式(特殊方式)?

      答:绝对免赔额,指保险双方约定一个数额,保险标的的每次损失必须超

      过这个数额,保险人才负责赔偿其超过部分,对于这个数额以下的损失,每次都由被保险人自行承担。相对免赔额,指保险双方约定一个数额,保险标的的每次损失,只要达到这个数额,保险人不作任何扣除而全部予以赔偿,如果损失没有达到这个数额则保险人不予赔

      偿。

      16、重复保险的相关内容?

      (重复保险和连带保险在我国主要用于保险公司行业的内部运作)

      (一)重复保险的三种情况:

      ①.足额重复保险,即保险金额总和与保险价值相等;

      ②.不足额重复保险,即保险金额总和低于保险价值;

      ③.超额重复保险,即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复保险与共同保险的差异在于,前者往往是通过多个保险合同来实现,而后者则只需用一个保险合同即可完成。

      (二)重复保险的赔偿适用分摊原则。重复保险的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各保险人的赔偿金额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

      (三)一般来说,被用于特别约定的赔偿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连带责任分摊制。

      ②顺序分摊制。

      ③责任限额分摊制。

      17、争议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选择)

      答:原因:时效性;文字理解;合同条规;其他。处理:协商;调解;仲裁;

      诉讼。

      18、一揽子保险的含义、特点、形态?

      答:一揽子保险是将财产风险和责任风险汇总一起,共同通过投保转移于保险机构。

      ◆特点/优点:

      ①.适用于中小型企业;

      ②.不单独进行财产风险和责任风险的投保;(即: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投保)

      ③.投保成本低,保费率偏小;

      ④.稳定社会,促进全民风险投保意识;如:团险

      ⑤.便于投保人的管理;(只和一家保险公司打交道)

      ⑥.保险合同灵活多样,

      没有严格的标准化。

      ◆形态:

      ①.特别多种风险保单。如:火灾适用于大中型企业

      ②.业主一揽子保险计划。如:中小型企业、独资企业

      19、员工福利计划的含义、特点?

      员工福利计划是指由企业和员工单方面或共同出资,通过非政府直接经办的保险,建立的各种形态的给付措施,旨在为其员工提供死亡、意外伤害、疾病、退休等方面的经济保障。

      特点:是社会保险、员工福利和个人保险三者联系在一起的方式。

      ①.主要侧重于社会保险(具有一定的政府强制性)。

      ②.将社会保险和个人保险结合在一起(医疗、失业险、基金:企业按一定比例分摊投保)。

      ③.稳定社会,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处理第一层次的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第二、第三层次本质上属于补充性质的保险。员工福利计划作为团体行为,属于第

      二层次。

      20、团体保险的内容?(简答)

      答:团体保险是指以一张保险单为众多被保险人提供保障的保险。团体保险以集体(法人)为投保人,以其成员(企业中的职工)为被保险人。

      特点:第一,风险的选择基于团体。①.要求投保的团体必须是正式的法人团体;

      ②.要求一个团体参加保险的人数不低于一定的绝对数;③.要求被保险

      人是能政党工作的在职人员;

      ④.保险金额有一个上限。第二,使用团体保单,保费低廉。第三,保险计划的灵活性。

      知识点七:风险管理决策

      1、风险管理决策的特点?

      答:(1)定期评估、适时调整决策。

      (2)科学与艺术相结合。

      (3)风险管理决策的绩效在短期内不明显。

      2、损失的决策原则?第一类:损失概率无法确定的情形下,有两种原则:

      (1)最大最小化原则,又称大中取小原则,即风险管理决策者以风险的最大潜在损失最小者为较好方案。(悲观法)

      (2)最小最小化原则,又称小中取小原则,即风险管理决策者以风险的最小潜在损失最小者为较好方案。(乐观法)

      第二类:损失概率能够确定的情形下,风险管理者可将风险损失与损失概率结合起来,进行选优。有两种原则:

      (1)最可能发生的损失最小者为最优。

      (2)损失期望值最小者为最优。

      3、忧虑价值的决策?

      答:忧虑价值是对人们关于风险事故的所致后果不确定性担忧的一种货币刻画。

      ◆忧虑价值对决策的影响:

      (1)风险损失程度概率分布反映风险损失对人们的承受能力。

      (2)风险管理的目标反映投保人的忧虑程度。

      总体表现为:忧虑程度越高,忧虑价值越大,决策者决策时倾向于保守方案的选择;忧虑程度越低,忧虑价值越小,决策者倾向于积极方案型

      (即:对收益反应敏感,对损失反映迟钝)。在众多的风险处理方案

      中,购买保险是降低忧虑程度、减少忧虑价值的最有效办法。如果完全购买保险,则可以认为忧虑价值为0。另一种极端的情形是完全自留风险,这时要充分考虑忧虑因素的影响,因为此番忧虑价值最大。

      4、效用理论在决策中的表现?

      答:(1)保守型:对损失反应敏感,对收益反映迟钝。

      (2)中间型:对损失反应和收益反应同比例变化。呈正比例。如:理财

      (3)积极型(冒险型):对损失反应迟缓,对收益反映敏感。如:投资

      效用值是一个相对的指标值。通常,对于决策者最喜爱、最愿意的事物规定取其值为1,而最厌恶、最不愿意的事物规定其取值为0。于是效用这个指标的取值范围为[0,1]。

      5、现金流量:是指执行某一方案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出(资金投入)和现金流入(资金回收)。现金流出包括执行这一方案的各种成本和费用支出,现金流入包括由执行这一方案带来的各种收益。现金流出总额与流入总额之差额,谓之“现金净流量”NCF,反映这一方案的净收益或净亏损。NCF=流入量—流出量每年的NCF=每年的营业收入(即节约成本)—每年的付现支出(即成本+费用)NCF=每年的净利润+年折旧净现值法:是将不同方案的现金流出和流入,都按一定的利率折算为同一时点的“现值”,从而进行比较的方法。现金流入现值总和超过现金流出现值总和的差额,谓之净现值(NPV)。

      知识点八: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事务处理。20世纪60年代末。

      ◆表现:计算保险损失和保费的投入。(保险性强)

      缺点:①.这些系统没有充分注意到经济单位整体的风险费用。

      ②.在及时性这一点上明显不够。第二阶段:标准风险管理报告。(文书的标准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表现:风险管理人员运用计算机收集、分析并列出每个重要部门的风险费用数据,以月报、季报、年报等合适的形式报告给董事会。(合同、报表)

      优点:使风险管理走向规范化;风险管理人员能更快地收集更多的数据。

      缺点:常常使人陷于许多数据之中,却没有得到多少管理信息。

      第三阶段:数据直接调用。20世纪70年代中期。

      ◆表现:通过这一系统,他们不仅能设计自己特定的报告,而且能任意调用他们自己的风险管理数据。

      缺点:不能完全进行风险管理的决策,只能提供数据的支持。

      第四阶段:风险管理决策支持。

      ◆表现:交互式风险管理决策。即计算机利用已有数据库中的数据预测风险管理人员提出的各种可供选择方案的可能结果,并且作出较好选择。缺点:操作困难,专业技术性强。

      2、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RMIS的组成和局限性?

      答:组成:①.数据库;②.程序;③.硬件;④.人员。

      ◆局限性:

      ①.只能提供决策数据的支持,不能独立决策。

      ②.只能减少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费用,提高工作效率,不能减少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偶然性。

      ③.管理信息系统的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局限。(经济单位的规模大小决定

      了信管的使用)

      ④.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误差性——预测

      3、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阶段?

      答:(1)需求分析:

      ①.确定用户;②.对用户进行访谈;③.分析访谈结果;④.制定分析报告。

      (2)信息流的确定:信息流动图应包括流程图和解释性叙述,流程图简单显示信息从部门到部门或集团到集团之间的流动。

      (3)可行性分析;

      (4)购买、租赁或组建的决策:①.软件决策;②.硬件决策;③.人员决策。

      4、RMIS实施的目的?

      答:(1)减少初始阻力;

      (2)实现平滑转变;

      (3)对实施引起的改变作出反应;

      (4)克服运行中产生的问题:数据问题;系统问题。

    老师二维码

    扫码登录

    扫码关注“天津市自考网”微信公众号

    即可查看余下内容

    二维码以过期,请重新刷新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天津自考00152组织行为学 常考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汇总

    天津自考课程

    天津自考交流群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一起探讨自学考试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